三思而后问 贵在于“思”

原创|2015-11-18 16:45

学问学问,不懂要问,而且许多人主张立刻就问。事实上,不懂是要问,但不要轻易地问。

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问题,不经过自己动脑筋,甚至还未经仔细审题思考,就急于问,这样轻易得来的东西,来得容易,忘得也快,而且失去许多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学习习惯

对不懂的问题,要先想一想,问题的症结何在,也可以找些参考书,翻阅有关内容,或许能有所启发,或采取先最后难的办法,把问题肢解为若干小问题,先解决其中较容易的部分,剩下较难的最后来解决。

对于一时答不出来的问题,不妨先搁一边。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天想不出来的问题,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忽然想出来了,或者过几天突然想出来了。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经过自己再三思考而解答出来的向题,不但印象特别深刻,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经过再三思考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该去问老师或同学,但问过之后,最好进行反思:自己无法解答的症结何在?是思路有问题,还是哪一部分知识有缺漏?如属于后者,就应安排时间尽快补上。

延伸阅读:

“开夜车”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休”

女生上高中后是否一定不如男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