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焦虑的三个程度 快来看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吧!

原创|2016-01-09 12:38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重大考试之前感到精神紧张、焦虑,这是毫不奇怪的,但这种考前焦虑的程度却大大不同,有的孩子从考试前几个月就开始紧张,有的孩子到考试前一天才感到紧张;有的孩子焦虑程度极为严重,以至陷于神经衰弱、失眠、不思饮食等疾病的纠缠之中,有的人则只有轻度紧张,完全不影响他的复习、考试和正常生活。对于影响正常的复习和考试的精神紧张,必须进行心理调节。在这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诊断一下,孩子的考前焦虑度如何。

2016年高考

轻度的应试焦虑

轻度应试焦虑的表现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孩子并不感到害怕和紧张,很少想到考试时的紧张情景,随着复习的进展,考试日期的临近,逐渐使孩子产生了一种紧张感,害怕复习不全面,害怕遇到偏题、怪题,害伯考试时发挥不出水平。但这种紧张和焦虑并不影响孩子的睡眠、饮食、身体健康。随着考试的结束,孩子的这种焦虑心理也自然地中止,一切恢复正常。

这种焦虑对孩子是无害的,有时还会引起对复习的督促和推动作用,因此,不需要家长进行专门的关注和调节。

中度的应试焦虑

中度应试焦虑的表现是孩子在考试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较多地想到考试的场景,经常性地表现出害怕和不安。对众多的要复习、要背会的材料有畏难情绪,感到发愁。虽然经过努力复习,仍然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有时失眠,睡不踏实;吃饭不香,饭量减少。考期越临近,孩子的这种焦虑越严重,以至于影响到复习的正常进行。考试结束后,焦虑情绪逐渐消失,睡眠、饮食也就逐渐恢复正常。

产生这种中度应试焦虑的,常常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复习和准备不够充足,或虽然平时成绩较好但气质较弱、胆子小的孩子。这种中度精神紧张在大约20-30%的考生中出现,且女生多于男生。

中度应试焦虑对复习和考试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属于心理自我调节的范围。调节这种紧张的难度不大,只需孩子调整好自我认识,加以自我暗示,建立起自信心,这样,紧张就会减轻或消失。父母无需过于担心,只需做好引导帮助即可。

过度的应试焦虑

过度应试焦虑的表现是:在考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便表现出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所要夏习功课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很差,由于精神紧张而产生各种心因性疾病,如头痛、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和十二指肠经常疼痛、心悸盗汗、皮肤瘙痒、火气旺盛、脾气变化等等。这种紧张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考试成绩的威胁也很大,家长必须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有时甚至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过度应试焦虑往往发生在那些气质弱、心理不够健康、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或曾经受过心理挫折与打击的学生身上,也是女生多于男生。这种情况在全部考生中大约只占5-10%。

延伸阅读:

考生考前焦虑及考前情绪自我诊断 让你的孩子也来测试一下吧!

考试焦虑者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考试焦虑程度不同 调节方法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