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不得不了解的一些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

原创 2017-07-17 钟维

浙江青少年成长学校调查发现,,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

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

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

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

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

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

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

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

浙江青少年成长学校心理专家表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帮助青少年正确缓解压力。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

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

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

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

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

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