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对“什么样的人容易上网成瘾”作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三种孩子最容易沉迷网络:一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由于他们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学习平淡,生活烦恼,在网海冲浪中却能够享受到刺激与快感;二是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而被家长否定得一无是处的孩子,在网上他们却能够忘掉所有的缺点,重新找到自信的力量和自我价值,三是与父母无话可说的孩子,他们在网上可以结识到很多交心的朋友。
那些网瘾的孩子往往都是家庭教育首先出现问题。一项对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家中能上网的单亲家庭的初中生的网瘾倾向高于其他学生,网络成瘾(IAD)组与非网络成瘾组的父母教养方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项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
不少青少年网瘾的事例都表明,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因此,,对网瘾孩子的心理辅导,立足于家教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矫治成败的关键。
家庭治疗的分析与谈话技术是以心理分析来了解家庭各成员的深层心理与行为动机及亲子关系的发展,通过策略性地交谈着眼于了解、改善家庭成员间情感上的表达与满足,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也许有人会认为对网络成瘾的孩子进行说教无异于对牛弹琴,其实并不是如此,接下来有智择优教育的杨老师通过大量帮助青少年的实践工作,探索和总结出了“四步法”——认同、移情、引导、转变,我们认为还是有效的。
1、拉近心理距离,取得孩子认同
网络成瘾者主要是11-25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在与他们交谈时,如果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害处,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妨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获得孩子认同后再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
2、确定认同之后,巧妙迁移情感
在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与父母的关系处于僵持状态,此时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要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错。
3、情感再度迁移,由父母转向学习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感到对父母的愧疚之后,往往会萌生回报父母的想法,会觉得过去父母的说教是有道理的。这时辅导员要把握孩子的情感倾向,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4、端正学习态度,摆脱上网成瘾
谈话至此,上网成瘾问题的出现就变成水到渠成的结果,引导孩子说出这个问题,认识这件事对自己和家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孩子会有主动改变的心理动机,从而自觉地下决心戒除网瘾。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谈话的过程是活动的,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谈话时要有不同的技巧、不同的言语、不同的切入点。通过本篇文章,家长也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其实不用去求助于戒网瘾学校,求助于其他人,构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的远离网络,尽早走出沉迷网瘾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