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孩子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孩子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由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孩子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绝大多数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如果一个家庭夫妻感情不融洽,双方又不注意互相调适,家庭气氛常处于紧张状态,这样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影响。在不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由于认知不和谐,没有建立高尚的动机,也没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情神,他们的行为往往表现得十分懒散,生活也没有规律。有些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护和关心,在学校不能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会经常打架斗殴、违反纪律。
母爱是孩子性格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母爱,孩子会出现性格孤僻、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和睦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形成嫉妒心、创造力差、不信任他人、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特征。不仅如此,在缺乏亲情中度日的孩子,成年后还会出现较多的心理、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不易与人合作,还有的在恋爱、家庭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烦恼和痛苦。
总之家庭的和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