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存在自卑心理怎么办?家长一定要找到原因

原创 2017-10-23 admin

我们的房子越盖越大,而孩子的心灵空间却越来越小;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了,但和孩子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是我们当前亲子关系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虽然像徐力事件这样的悲剧只是一个个案,但许多的家长在重演着相似的角色。他们不知道尊重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对孩子非打即骂;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上各种名校的特长班;他们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他们像监视小偷一样时时刻刻监视孩子,有的家长还去跟踪;对孩子交朋友进行严格限制,对孩子早恋的事如临大敌,只会堵不会疏;对一些事情从不和孩子商量而是替孩子包办,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健康的心灵吗?

总结现实中家长们常犯的错误,具体地说,要做到尊重孩子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

命令、怒骂、责怪式的语言会使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轻视,因而失去自我主见。如果家长对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尊重,对家长的意见会更加重视。

2、多给该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务以及家庭生活的其他事情自由发表意见,并与家长商量解决。家长可以与孩子有一个约定,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情,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去做主。

3、少给孩子制造难堪

在他人面前倾诉孩子的缺陷、错误,会使孩子难堪。过多的难堪会造成孩子的两种个性心态:一是不予理会,我行我素;二是羞愧无比,产生自卑。

4.少给孩子禁令

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要尽可能让孩子多做事,,尊重孩子做事的权利,即使孩子做错。

5、不要嘲弄孩子

“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也许家长对孩子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希望以此让孩子感到羞愧促使他们学习。但是,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直一白己威微不好.很不是滋味。

最后,孟老师告诉各位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不要再去采用“棍棒式”的教育模式,对孩子心灵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是孩子在家庭当中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这样孩子们才愿意把自己心理的话题来与你进行分享以及更加的原因跟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