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将是对他的未来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孩子在小的时候如不好好儿的吃饭,不专心的看书,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热度,做事方面也是粗心大意等等,很多的家长都会这样认为,孩子还小嘛,以后等到长大了自然就会懂得改正过来。
智优父母1对1的孟老师告诉各位家长,这种的教育方式只会助纣为虐,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孩子们在童年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些时候不去对孩子进行规范,将来想改掉或者纠正将会难上加难。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学习等,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的。所以,孟老师提出以下几种习惯,作为父母,你就是逼也要逼着孩子去养成。
4、懂得尊重他人的习惯
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会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熊孩子”:
他们爱搞恶作剧;
他们在车厢内追逐打闹;
他们撒欢于饭桌。
但话说回来,哪有什么熊孩子?他们也不是生下来就“熊”的。分明是不懂得给孩子立规矩的家大人,让孩子的行为不受约束。
所谓的教养,就是让别人舒服。我们不会刻意限制孩子的行为,因为那是属于他们年龄段的活泼、好动。我们所要求的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安静,不去打扰别人。
告诉孩子要知礼貌懂礼仪,见了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当然,内向一点的孩子,眼神上的礼貌也要算在内;
告诉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至少不能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学会礼貌待人;
父母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从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中,学会尊重他人。
5、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最后一点,说说学习。很多孩子面对表达,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会发愁。一句话说出来,没有任何的文采,甚至听不出来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一篇文章写下来都是东拼西凑,说了上句没下句。。。实际上,表达不出来的原因就有一个:读书太少!
举个例子,同样是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孩子都是“哇,好美啊”“太震撼了”这种大口感叹的简单词汇,,而那些读过唐诗的孩子却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阅读的重要性,就近点从应试的角度看,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一种文字逻辑性,积累素材,写出好的文章,甚至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题。从长远看,阅读可以说决定孩子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孩子读的那些书,汲取的那些智慧,都会藏在他们的脸上,气质里,谈吐上。即使以后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和别人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有着相似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培育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有的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而当孩子想要让你陪他看会书的时候,一定不要抱着手机不放,或者直接将ipad递给孩子,让他去看动画片。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做家长的要懂得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孩子走向优秀的前提,在孩子的坏习惯还没养成之前,让孩子学会这些,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