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十几岁孩子的任性和叛逆已经成为令父母分头疼的事情。许多父母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吃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可孩子越大,得到的越多,反而要求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对着干,无论怎样软硬兼施地教育,都毫无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当孩子从懵懂无知的时代进人青春期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井非成人所想象的那样——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的叛逆为其实也是一种渴望独立的信号。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话语“言听计从”,而是渐渐地有目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已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父母不懂得及沟通沟了解,仍然凭借自已的人生经验,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把他当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施以简单训教,就很容易便孩子听不进去进而滋生逆反心理,使亲子矛盾不断升级。
1、要以身作则,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父母对自已也绝不放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听父母的话。
2、要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看待,将权利适当地交给孩子,处理事情尽量尊重孩子自已的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对于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父母时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了。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多少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它也不故是暂时的。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孩子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的用心。
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向世界昭示自己巳经长大,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结合自已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已孩子的叛逆,父母们大多不能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他们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不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秩序。干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向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阻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柬缚。这时候的孩子正受者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漏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储的同时,父母也应反省一下自已,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这一特殊时期,父母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1、要适当地保持“无知”,并不让孩子识破,比如,可向孩子请教一些体育比密、网络游戏等他们比较精通的事,让孩子有成就感、价值感,愿意和长辈交流。
2、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要像朋友一样以平等、探讨的态度和他分析,不要盛气凌人地指责他。
3、对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兴趣。比如孩子追星,父母可和他一块去“追”同时,引导孩子以健康的心态、恰当的方式追星。